雜徒
過去一年,每週三我都參加一個教會小組,大家讀同一本書然後見面時一起討論。以前參加過不少讀書小組,從沒有像這次一樣,選讀一本厚達一千多頁的「教科書」,類別是系統神學。在神學院學習時,我感到最困難的就是系統神學,因為內容非常學術性、理論性,讀起來枯燥無味,总認為是给學者們躲在象牙塔裡鑽研的,那為什麼我現在願意和組員一起讀這本書?
理性上,我承認系統神學是重要的一門學科。但情感上實在有一百個不喜歡。正是這樣,才需要參加一個小組,藉著問責,推動自己學習有益的知識。
問責,就是先對一連串的行動作出承諾,願意履行,在進行過程中,讓他人檢視,自己是否盡責任的完成每一步,堅持到底。盡責任是比較看重理性的層面,不管個人情緒,不管喜歡不喜歡,不管環境是否順利,反正就是努力完成任務。要培養負責任,還需要別人監管,因為人性裡總是偏向選擇容易和舒服。藉著群體的一致行動和鼓勵,大家都承擔責任,就不再問為什麼,也不私自調整職責範圍,只問有否完成當初的承諾。當兵的,明白問責的重要,有效的軍階系統,就是建基於下級對上級的服從,執行責任,不考慮個人喜好。
責任心需要從小培養。我記得小學時期,老師教學是用粉筆與黑板,課與課之間,就安排「值日生」確保黑板擦乾淨,下一課老師有足夠粉筆等。值日生是大家輪流擔當的,也因為人人有份,非常公平,從沒有聽過同学埋怨。
一個家庭,若大人小孩每人負責一些事情,就會把家看為自己的家;一個教會,若每個成員都負責一點事情,就會感到這是自己的教會。但凡社群,若每個成員都擔負一些責任,必能增強歸屬感。人人有所負責,又有健全問責制度,大家才能防止被情緒支配,而做該做又有益的事情,讓整個群體得到好處,又能分享群體的成就。
我參加的這個小組,大家都不再是年輕學生,不太可能一年之內看完整本書,但每週一起討論分享,就是用問責推動有規律的讀書。若我一個人看,估計讀一兩章後,書就會放在書架上。目前進度大概是兩週一章,一年下來,起碼讀完一半,成果是明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