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整為零

化整為零

雜徒

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不自覺的,運用化整為零的概念,解決問題。例如一個比薩餅,不好整個拿起來吃,我們會把它切成小份。一大塊牛排,不可能整塊放入口中,我們會把它切小塊,慢慢享受。軍事上,有分而攻之,各個擊破。政治上,有分而治之,首先把對象分化,然後分隔統治,讓中央政權穩固。

以前學鋼琴的時候,遇到困難的曲子,老師教導首先要分開左右兩手,單獨練習。把拍子和音符都彈對了,然後兩手合起來彈,從慢加快,無論曲子多困難,用功練習,總可以應付。練習的時候,不用每次都從頭彈起,只要把容易彈錯,手指不聽使喚的地方,不管是一小音節或兩三行,多彈多練,熟練以後,整首曲子就不是問題。

後來學管風琴,更是要化整為零練習。首先左右手分開練,腳鍵盤另外練。然後左手配雙腳,右手配雙腳,最後才是雙手雙腳。遇到一些困難地方,又回到基本功,單獨練習,再綜合一起。練習各種樂器,只要有恆心,手腳角度力度,可以毫不差錯地重複,大腦都能記住。有一種最特別的電子樂器,名為特雷門(theremin),沒有音管也沒有琴弦琴鍵,乃是用手指在電磁場的三度空間中,影響電波的接收而發出不同聲音。演奏者就要熟悉在空氣中,雙手每一手指該有的位置。儘管如此,分開小段練習,音樂家還是能夠彈奏出美麗音樂。

過去幾十年,我們搬家的次數,達到兩位數字。沒經驗的時候,都是集中在幾天,把家當分類收拾。有搬運公司負責還好,若要自己裝箱,真是日以繼夜,不眠不休,搞得筋疲力盡才勉強限期完成。後來有經驗,早一個月就開始整理,什麼東西不等用可以先裝箱,要隨身攜帶的则等到最後。化整為零,無論多繁瑣的事情,都能一步一步解決。

人生問題,豈不也一樣。若要同時解決工作,婚姻家庭,財務,健康問題等,恐怕沒人能夠承受如此沉重的心理負擔。在多重艱鉅任務的壓力下,有人受不了而精神崩潰,得住醫院治療。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,我們必須學習排列事情的優先次序,排列的方式又必須以三觀—-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—-來導引。無論個人信仰立場如何,作決定必然牽涉取捨,因為我們的時間與精力有限,只要我們按照優先次序,盡力完成。不能完成的項目,就只好延後,或乾脆作廢。

要實現我們的夢想,需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,調整排列優先,盡力完成該階段裡最重要的項目。當我們回頭看,把一個個完成的零碎項目串起來,將會為過去整體的美好人生發出讚歎。夢想雖不至全部實現,卻會因盡力而毫無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