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徒
第一次現場看到牧羊犬工作是在澳洲。主人一聲令下,兩條牧羊犬開始跑到山丘的另一邊,遠處只看到幾百個白點,當黑毛的牧羊犬也變成黑點的時候,那群白點開始移動了。不到十分鐘,幾百頭白綿羊朝向羊圈走去,牧羊犬就在旁邊監視,偶然有幾隻脫隊的羊想走自己的路,牧羊犬馬上迅速的朝牠們奔去,把牠們嚎回大隊。待所有綿羊都進入羊圈,管理人把閘柵關上,兩隻牧羊犬完成了任務,才跑回來主人這裡領受獎賞。沒有吃的,只是幾句讚賞的話,和主人的撫摸。
牧羊人跟我們解釋,農場的牧羊犬,基本上從小狗開始,就跟著母親在羊群中長大,從小學會服從和觀察,有時候也組成團隊一起照顧羊群。倘若羊群遇到其他動物威脅,牠們也會挺身而出,保護羊群。牧羊犬除了擁有一般狗的天性,對主人忠心,有一點我很佩服的,就是樂於工作履行責任。
在英國,每年有大大小小的比賽,看誰家的牧羊犬,最有效把羊群帶到目的地。中間免不了還放一些障礙,和不同的通道,令比賽更具挑戰性。比賽中羊的數目不多,就十來只,但是主人與犬之間的溝通與互動,真是令人驚訝。一個口哨,或一個手杖的方向,就能指揮牧羊犬如何工作。
以前我也養過狗。養狗之前讀了一些書籍,根據品種,可以分為寵物類、家庭類、狩獵類、運動類、工作類等等。每一類的狗,需要配合主人的生活作息和個性。例如居住城市,陪伴小孩一起長大,就要選家庭類。隨便選工作類,又不給牠工作,狗也會出現心理毛病,變成憂鬱,或者走極端破壞傢俱。我養的是一頭荷蘭獅毛狗Keeshond,只認一位主人,個性溫純,後來年老體弱,好像知道自己不行,開始不吃東西,我們只好把牠送到動物醫院讓牠安然長眠。
養狗需要有心理準備,未來起碼十多年,把牠當成家庭一份子,不能虐待或隨便遺棄。為著牠的安全和全家人的幸福,主人需要給予基本口令訓練,包括跟、停、來等等。除了平常要做例行檢查,餵食防疫藥物,當牠生病,或受傷,也需要好好照顧。
人比狗更會用腦,思想精密,渴望在人生中享受快樂。可惜很多人把快樂當作目標追尋,以為不用工作,有錢有豐富的物質生活,就有快樂。擁有了很多財物後才發現,仍舊不快樂。我比較贊同,快樂是副產品。人生中需要有明確使命,在貢獻社會,服務別人當中找到意義,就在工作中得到快樂這個副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