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中送炭

雪中送炭

雜徒

感恩節是美國一個大節日,從飛機票的銷售量和汽車跨城跨州流量來看,很多家庭還是看重這節日,爭取全家團聚。

以前在香港没有慶祝這節日, 接近五十年前,我在中西部渡過第一個感恩節。

當年我在一個小型大學讀書,全校大概四千名學生,平常吃住在學校宿舍,生活沒問題。當接到通知,說感恩節期間,宿舍會關閉,並不意識到有什麼不尋常,因為感恩節是星期四,只要在前一天收拾簡單行李,到同學家打個地舖就行。後來才知道,感恩節是家族團聚的日子,一如華人的中秋節,很少招待外人。而且大家一個月前已經計畫好,有人星期三一早就離開學校,臨時找人是找不到的。

感恩節前一個星期,正在煩惱是否要問,住在車程三小時以外的一個遠親,可否「收留」我。室友的母親剛好打電話與他聯繫,問及我的情形,知道我是外國學生,沒有家人在美國,就邀請我到他們家作客。二話不說,我就點頭答應。要知道,同樣「寄人籬下」,求人收留和被邀作客是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
感恩節當天,室友的家族,大大小小二十人,分批到達,也不分午餐晚餐,反正食物都放桌上,肚子餓隨時去拿。有人晚到,也帶來新的菜。到了傍晚,火雞烤好了,大家又一輪美食。大人聊天,看電視轉播足球比賽,小孩玩自己的遊戲,大家興盡而回。

我很感激的是,室友的母親想到我的處境,他們一家能夠團聚,我則孤身一人舉目無親,於是接納我共度佳節,這是雪中送炭的情。

感恩節的起源,乃是1621年從英國來美洲新大陸的移民,經過一年種植,蒙神保守有陽光雨露,有豐足收成,於是聚集一起感謝神並分享食物。他們也想到與原住民和平相處,互相尊重,是一件快樂的事,也就邀請他們一起加入。

後來在美國定居後,所參加的教會,成員多為留學生和學者,家人都不在身邊,我們乾脆在教會聚餐,用百家宴的方式,大家帶菜參與,共度感恩節。在另一個教會服事的時候,也試過幾家人,分頭邀請留學生或單親家庭,享用晚餐,凡是需要家庭溫暖的人,我們都歡迎。

人生免不了會遇到困苦的時候,屋漏適逢連夜雨,更是常事。在那些時刻,不期望所有問題得以解決,一切困難立刻消除,但若有人剛好送來溫暖,我們會銘記於心。

我當年的室友幾年前已經因病去世,我跟他的母親雖然住在不同城市,但一直保持聯絡,我們有共同信仰,會彼此代禱。每年感恩節在感謝神之餘,總不忘問候她,感謝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