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徒
很多基督教會在施行聖餐之前,都會讀到一段經文,提到聖餐是在「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」設立。十二使徒之一的猶大,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耶穌。他帶領一群人到他們常去的客西馬尼園,在黑夜中指證逮捕祂,最後羅馬兵丁把祂釘在十字架上。
被親友出賣的感受,要比被敵人攻擊更難受。詩篇55.12-14 道出這種內心苦澀,「原來,不是仇敵辱罵我,若是仇敵,還可忍受,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妄自大,若是恨我的人,我必躲避他。不料是你;你原與我同等,是我的朋友,是我的知己!我們素常彼此交談,以為甘甜,我們結伴在神的殿中同行。」 換言之,詩人說這個傷害他的,若是仇敵,是在意料中,也會提防。然而這是出生入死的戰友,是常常交心的知己,並有同一信仰。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,他被出賣了。
詩篇還有許多類似的詞句,例如41.9: 「連我知己的朋友,我所信賴,吃我飯的人也用腳踢我」。經文描述,詩人當時患病在床,可是他所幫助過和信賴的朋友,卻趁機傷害他。
詩篇38.11: 「我遭遇災病,良朋密友都袖手旁觀,我的親戚本家也遠遠站立」。這是另一種被出賣的方式,當一個人落難的時候,親朋好友都遠離他,唯恐被牽連。
電影《勇敢的心》(Braveheart)的主角華萊士(Wallace),帶領蘇格蘭本族人,反抗當時的英格蘭軍隊,爭取獨立和自由。連場戰役得勝後,以為在一次重要的戰役,可以跟其他部族聯手,再次得勝。結果卻被當時的蘇格蘭王連同貴族出賣,死傷慘重。電影一幕看到華萊士追上敵人,準備殺他之前,掀開頭盔,卻發現對方是他信賴的王,那種出乎意料,難以置信,失望,憤怒,灰心,表達了被出賣的心情。
在和平的社會,于嚴重的情況下被出賣,後果是權利和名譽的損失,成為代罪羊,承擔法律責任。比較輕微的事件,例如在業務會議上,本來以為是朋友,同一陣線的同事,面對上頭質詢的時候不作聲,不表態。這種孤軍作戰的感受,難免令人對人性失望。
永不出賣別人的,就是忠實的朋友,能休戚與共。耶穌在十字架上極其痛苦的時候,曾喊叫,「我的神,為什麼離棄我?」 難道神出賣了祂?絕非如此!三位一體之間永恆的團契因加在祂身上的所有罪而暫時破裂。在極其痛苦下,祂流露了人性情感,神從沒有離棄祂。在最後的一刻,耶穌說,「父啊,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!」 祂完全相信忠實的父神,永不會出賣祂,丟棄祂。三天之後,父神讓祂從死裡復活。
同一位神, 在歷代眾信徒見證下,顯明是忠實可靠的。無論在任何被人出賣的情況下,都可以去祂那裡,體驗祂如何接納、了解、醫治、愛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