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的是什麼?

尋找的是什麼?

雜徒

最近在巴西亞馬遜河旅遊,一天傍晚,導遊帶著我們幾個客人,乘坐小艇前往附近水域尋找小鱷魚(alligator)。天已經入黑,導遊用戴在前額的電筒沿岸掃描,並指揮艇夫方向。不一會到達,黑暗中我們什麼都看不到。說時遲那時快,導遊一手從水中抓上來一條兩尺長的小鱷魚。他用手卡住小鱷魚的脖子和前爪,然後從容解釋鱷魚的生態環境。艇夫接牠過來,令牠張開嘴巴,讓我們看到尖尖的牙齒,我們幾個外來客當然手機點個不停。一陣興奮之後,才讓主角安然回到水中。

另外一天,是清早,天微微亮,我們坐小艇,到附近水域探險看動物。到達某處,導遊請艇夫把引擎關掉,大家安靜,我們也是什麼都看不到。不一會,順著導遊手指,我們慢慢發現一隻猴子,在樹上坐著,不久,看到多幾隻,並且在樹上搖來蕩去。有一隻特別大膽,我們要離去時,牠還轉頭注視著我們,彷彿說再見。

為什麼我們什麼都看不到,然而導遊卻看到各種動物?因為他熟悉那環境,不單用眼睛看,也用耳朵聽。他知道在尋找的是什麼,動物的習性如何,生態環境在哪裡。

這好比到家具店買一張桌子,首先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張有四隻腳的平台,然後尋找跟這形象相似的東西。很快,我看到一張桌子。從這基本桌子的概念,我再擴張桌子的定義,三隻腳也行,兩隻粗一點的腳也行,甚至中間只有一根柱子,只要能支撐桌面,都可以是一張桌子。再說下去,一個木桶,一段樹幹,一塊石頭,只要上面能放一塊平板,都可以稱為桌子。有概念,到家具店買桌子,就有很多選擇,看到各式各樣的桌子。

以上固然是談到三度空間的實物,先有形象,知道要找的東西形狀大小,顏色材料等。看到了實物,就知道找到了。有些人很難在腦子裡,形成實物的形像,要找東西可就困難。話得說回來,他們也許是慣用腦子的另外部分,對抽象的概念,例如文字,一下子就記得故事情節,體會詩意,明白別人的心靈狀況。

第四世紀聖人奧古斯丁談到自己尋找生命真諦的過程,曾試過揮霍無度,縱情恣欲,都不能滿足。直到與神相遇,感嘆「袮為自己創造了我們,我們的心靈焦躁不安,直到在袮裡面找到安息」。他感受到一直在尋找人生意義,幸福,安息,經過各種方式,什麼都看不到。直到有一天,他認識了耶穌基督,與神相遇,也找到生命的意義。

我們若不知道尋找的是什麼,就是出現在眼前,還是看不到。如今有眾多古聖先賢告訴我們,他們在耶穌基督裡找到了生命,我們順著他們所指方向,定能遇見真神,找到生命的依歸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