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節奏的浪聲

有節奏的浪聲

雜徒

趁著秋季樹葉染上各種顏色,上星期去了一趟明州北邊Tettegouche 州立公園遠足觀景。公園內有一條路徑,沿著Lake Superior 湖邊,一邊是密林,另一邊就是峭壁。這是美國五大湖之中最大的湖,看不到對岸的。走到路徑的盡頭,剛好有個比較低洼的地方,在休息的時候,聽著「湖浪」拍打岸邊,心曠神怡。

我是在香港長大的,雖然四面環海,但住在城市中心,看不到海。難忘的是小時候,父親帶著全家,到郊區海邊住一個星期,對小孩子來說,那是一件暑假盛事。住的地方,是一位醫生朋友的別墅,就在一個海灣沙灘旁邊。暑期天氣炎熱,晚上打開窗戶,聽到海浪打在海灘,轟隆一聲之後隨即消退,一波又一波,聽著聽著就睡著了。這種海浪聲,一輩子記在腦裡不會磨滅。

不管是海浪還是湖浪,如果停下來靜聽,都會聽出節奏,隨著風力,有強有弱,有快有慢。曾經看過一套電影Papillon, 描述主角遭誣告被關在一個荒島的監獄裡,外面是懸崖峭壁,由於海島遠離陸地,獄卒不怕犯人逃走,因為跳進海裡,必定被海浪帶回,擊撞在岩石上死亡。然而主角在海邊趁著自由休息時間,觀察海浪,每逢打在峭壁上第七個浪,必是一個超大浪,接着潮水會朝相反方向流向大海。電影結束的一幕,就是他抱著一大袋椰子,數著等到第七個浪來到,縱身跳下大海,重獲自由。

若把人生看為一首樂曲,找到它的節奏,加以配合,應快的時候快,該慢的時候慢,就能演繹成美麗的樂章。例如說,年輕的時候,有體力,適應力強,應該趁此多旅遊,不單對本地本國多了解,也爭取到世界各地,目的不是要豪華享受,乃是增長見聞。也許有人馬上想到,年輕時沒錢沒閒,得努力打拼赚錢,等賺到足夠的錢,再去旅遊。可是一等就到了中年,那時工作只會更繁,責任更重,這時去旅遊,恐怕腦子還是記掛工作進度,事業發展,孩子教育,無法享受旅遊的樂趣。等到退休,有錢有閒,却這里病那里痛,身體不行了。

我們夫妻都喜歡旅遊,年輕的時候,曾經背一個大背包,參加露營團,用省錢的方法去歐洲旅遊兩個月。有過那一次的經驗,我們可以說,以後無論到哪一個地方都不恐慌。況且看過外面的世界,人的心胸會開闊,不容易因為身邊小事而耿耿於懷。接觸過不同語言及文化,人會更謙卑,學習在有限的物資環境下,活得豐富。

人到了老年,體力衰退,反應遲緩,這是必然的,節奏慢不一定不好。此時我不再追求刺激快速的活動,也不在乎追上潮流,最重要是自己感到舒適安全。我還是喜歡聆聽浪濤拍打的聲音,欣賞它的節奏。

沒法配合節奏的音樂或人生,都不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