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徒
初中的時候,童子軍訓練包括野外求生和刀斧使用法,從那時候開始就渴望擁有一把刀,無論什麼環境下,都可以用來求生。後來學業繁重,野外活動不多,也就沒有多想。來美國留學的時候,母親送我一把小的折疊刀。那時生活簡單,住在學生宿舍,但遇到要剪繩包裝,或縫補,身邊有小刀還真是方便。
結婚後不久有一年暑假,與妻子一起,各自背著大背包,坐火車,住青年旅舍,在歐洲旅遊。到了瑞士。在遊客區逛商店的時候,發現有瑞士刀(Swiss Army Knife) 的專門店,而且不只一家,每隔一條街就有一間,廠家也有好幾個。也許出於遊客心理,非常欣賞櫥窗裡各式各樣的刀,各有自己獨特的名稱。雖然價錢有點貴,最後還是狠下心,告訴自己,這是在瑞士買的有15功能的瑞士刀(當時還沒有網購), 店家還免费刻上我的名字,以作紀念。在餘下的行程中,除了用它切食物水果,有空沒空也拿起來把玩,想像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到某一種功能。
假期後,回到香港,偶然經過一間野外活動專門店,發現也有瑞士刀出售,而且價錢比在瑞士買更便宜,心裡有點後悔。不過自我安慰,他們沒有我買的那一款式,而且沒有刻名服務。不管如何,紀念價值遠勝一切。
1985年,有一套電視片集名“MacGyver”,主角服務于某一特別組織,在每一集中,他都遇到壞人攻擊,經歷各種氣候地理環境的危機。在危險關頭,只靠口袋裡一把多功能瑞士刀,加上對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來就地取材,化險為夷,並且不用手槍,就把壞人繩之以法,達成任務,。有一陣子,我也學他,天天把瑞士刀放在口袋,以防在危險處境,可以派上用場。過了一陣子,從沒有遇到危險,也就沒有繼續。
其實攜帶武器,以防萬一,是一種心理作用。攜帶多功能的瑞士刀,是想為也許可能遇到出現不同情況,多做準備。然而,事前準備總得有個限度,例如在地層活躍的地區居住,預備三天全家需要的飲用水是合理的,萬一地震發生,等待救援的時候,可以維生。可是預備一個月的用量,就顯得有些過分。
與其為著很多可能發生的情況做準備,倒不如接受一個事實,我們不可能掌握將來,也無法避免所有傷害。更何況呆在家裡,工具齊全,以為很安全,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禍患。
當年在瑞士買的瑞士刀,陪伴我走了很多地方,特別旅行或戶外活動時,帶來不少方便。現在雖然不是天天放在口袋裏,但每逢看到它,總會想起去過地方的一些回憶。上面各樣裝置功能,在過去幾十年間都被使用過,足見此刀是極佳的投資。